|
【 设计兵团.超级展会照片库】第一期+第二期(国外)+第三期=1200元 QQ:2410100200
购买链接 :http://shop107809403.taobao.com/?spm=2013.1.1000126.d21.K1PnIZ
欢迎关注设计兵团微信:
米兰世博会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开幕,展期184天。
请看设计兵团从现场发来的持续最新报道。
抢鲜看的当然是中国馆。
中文logo
英文logo
名称: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
地点:意大利米兰
项目功能:展览、餐饮、影厅、装置、纪念品销售、接待、会议、办公等
基地面积:4590 m2
建筑规模(面积):3500 平方米
设计/建筑成时间:2013-2015年
业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
组织者:2015米兰世博会组委会
项目总负责:苏丹
项目总监:张月、杜异
(建筑设计部分)
建筑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Studio Link-Arc
主持建筑师: 陆轶辰
项目建筑师: 蔡沁文,Kenneth Namkung
建筑设计团队:Alban Denic, 黄敬璁, 范抒宁, Hyunjoo Lee, Dongyul Kim, Mario Bastianelli, Ivi Diamantopoulou,Zach Grzybowski, Elvira Hoxha, Aymar Mari?o-Maza,邓一泓
执行建筑师(LDI):F&M Ingegneria 结构工程师: Simpson Gumpertz & Heger + F&M Ingegneria
幕墙顾问: Elite Facade Consultants + ATLV
机电顾问: 北京清尚+ F&M Ingegneria
(总体设计部分)
室内设计:汪建松
景观设计:崔笑声
展陈、装置设计:周艳阳,师丹青,冼枫
灯光设计:杜异,刘晓希
VI系统:管云嘉
视觉传达:顾欣,王之纲
中国首次以自建馆形式赴海外建馆参展。
外形如同金色麦浪的中国馆,用艺术化的设计语言、先进的科技手段,
诠释了中国人对农业、粮食、饮食、自然的看法。
★★★外观★★★★★★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主建筑正立面,是整个建筑流线最高潮的部分——高耸的胶合木结构屋架,宛如“群山”造型。
设计师以满腔激情,向中国传统的抬梁式木构架屋顶致敬,也为观众提供了可以纪念留影的巨大空间
★★★内部★★★★★★
展陈分“序、天、地、人、和”五大展区。“地”展区中的“回望田野”部分,是此次中国馆科技体现的最大看点。
巨型LED光纤点阵成像系统,由几万根人工“麦秆”组成。每根“麦秆”顶端的“麦穗”是电脑程序可控的LED发光体。
通过高低错落、疏密布局,一根根“麦穗”构成巨大的带有立体感的动态田野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他区域★★★★★★
同样居于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二层的影音厅,以体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勤劳的“梯田”为主题,
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设置座椅,简洁、现代、舒适。地毯取用中国特有的24节气中“春分、谷雨”
的主题,翠绿清爽,让观众仿佛置身自然之中。
贵宾室的设计,将土地与树的元素融入其中,“金秋”主题的地毯、“生生不息”主题的挂毯、融
入24节气元素的配饰,使中国独有的节气文化与室内展陈艺术化地融合在一起。墙面则选用了简单
自然的欧松板饰面,平整、结实、重量轻、低甲醛释放。
★★★建筑细节★★★★★★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屋面从下而上有三层,简称“三明治”:主结构由胶合木(钢木)组成,
主结构上盖着PVC防水层,并由遮阳竹板支撑,最上层是由竹条拼接的遮阳表皮。竹编材料
覆盖屋顶,是为了对应米兰的日照轨迹,选择不同透光率的竹编面材,可将自然采光引入室内,
既满足照明需求,又降低能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创意与分析★★★★★★
山水城市
历届世博会中国馆由于其特殊的“身份”,注定了它的外观需要承载比一般公共建筑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本方案建筑的'山水—城市'形式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洛杉矶,建筑师工作之余与小团队一起设计的韩国丽
水世博会主题馆的概念方案,当时的方案以'回声'为主题,以山、水的自然形态切析出了一系列海景剖面。
同样的形式生成概念在这次的中国馆设计中被深化,建筑师在面对场地南侧主入口和北侧景观河的2个主立
面分别拓扑了“山水天际线”和“城市天际线”的抽象形态,并以'loft'的方式生成了展览空间;最后在南
向主立面上,推出3个进深不同的'Deep Facade',形成“群山”的效果,以此向中国传统的抬梁式木构架
屋顶致敬。
中国馆的理念来源于对本次米兰世博会主题和中国馆自己的主题'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的理解和剖析,
建筑师力图在保留展会建筑所要求的“标志性”的同时,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把握技术的内在本质,
并思考建筑形式承载传统社会文化价值的可能性。这次中国馆的'木构屋顶'形式,只是概念推衍后的自然结果。
建筑师更想表达的是对在中国当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农村与城市共同繁荣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希望的田野”
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