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一家三口和老母亲,刚出县城,就接到了大哥的电话,告诉我车子怎么走,要停在什么地方,不能放到什么地方。其实,我去年才去过的,哪能不知道这些啊,只不过天气不好,当哥的为我多操一份心罢了。离开了后来修的坑洼不平的柏油路,走在那段不足两公里的老路上,确实让人担心。有的路段被牛马长期踩踏,深陷的地方更加深陷,突起的地方更加突起,车就像海面上的小船,飘荡在波峰浪谷中;或者大的石块突露出来,又沾上了黄泥巴,再加上细雨的滋润,车子总不断地左右耍“龙摆尾”;有的地方,马车轮子辗出了两条深深的沟槽,又在中间留下了高高的泥埂,要顺着马车路走,那底盘是无论如何都不够挂的,只得看好了,压着两条泥埂子过去,仿佛两边都走在独木桥上。不足两公里,可花了十多分钟,那速度,也不过比人走的稍快些罢了。哦,这段路,我开着车走这一趟,尚且感到如此不容易,我的父老乡亲们,可是年长月久都在背负着重担走的哦,这样的路况,他们还要继续走下去,还不知要走多久呢。
可不是吗?一个人扛着一捆柴迎头走来。我赶紧停了车,按下右边的车窗,侧过身伸过头去,尽量让他能看清是我:“老哥,这么冷的天,到哪里扛这么一大扛柴哦!”“兄弟,是你回来啦?不多,就顺路带点。”哦,看样子七八十斤,年届花甲的人了,还那么硬朗,还不多,顺路带呢。要让我现在去扛,怕也吃力了啊。我的父老乡亲哟,可是从来都没有说身上的担子重过。
到了我那可爱的小山村,刚下车,走在进村的小路上,猛然之间,在暮色中,看到远远近近的莽莽崇山峻岭,在重重烟雾萦绕之下,近的朦朦胧胧显着山色,稍远的染了一层蓝,再远的就只有点模糊的大意:我三十多年前在这莽莽崇山峻岭中摸爬滚打,竟没有看见过眼前的这种美妙,或者,这种美妙,只有曾经摸爬滚打过而又阔别数十载的人,才能看见吧。是的,事物总是这样,很多东西,当你一直和它在一起的时候,并不觉得它的美好和可贵,一旦失去了或者离别了很长时间,你就会发现,它竟是那么美好,那么可贵。
三、瘦小的幺叔
幺叔一米六左右,已年近耄耋,一生干着繁重的农活,本来就有些驼的背,愈发佝偻了,身形更显得瘦小,已经有些沙哑的声音还是保持着一种独特的宏亮的风格,幺叔无论在村边的任何一个山头说话,全村人都完全听得到。
幺叔年轻的时候曾读过一段时间的私塾,但是没有学到多少文化,就连字,认得的都不多,写得出的就更少了。听老人们说,早年领导干部到村里调查,问他有没有读过书,他的回答是“只读过几天老道学”,让他写字,却只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后来还是被送到了铁路上去工作几年,由于没有文化,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为了尽早成家,就离开铁路,回到了那小山村。
可是他们的一家,日子并不怎么好过。找地基建房子的时候,自己的自留地,那是无论如何都舍不得占用的,占用就意味着自己永远失去那一片种粮食的土地,每年都必然要少几十上百斤粮食。村子里没有平整的空地,就只得在村边一座小山的半腰,选了一个地方,又没有钱买雷管炸药开山,就只好依着山势,集中附近活动的石块砌了三米多高的保坎,才凑足那五米左右宽的屋基。又经过队里的协调,通过全村男子汉的共同努力,才从邻近大队的大岩山中抬来弯弯曲曲的硬杂木,勉强做成那五柱三间的房子,用草盖了,可以避雨;用包谷秆和芭茅草围起来,却实在不能遮风。我记得那正中设置的“大门”,就永远都没有开过,因为从那“大门”出去根本找不到路走。那三间屋的地皮,也从来没有弄平整过,因为实在没有能力挖来足够填平地皮的泥土。我根本无法想象,他们一家是怎样在那“房子”中熬过那漫长的岁月的。
推荐阅读:讓女性面對白癜風不再無力pf.wuhunews.cn/bdfnzhm/16016.html
如何斬斷白癜風伸向女性的罪惡之手pf.wuhunews.cn/bdfnzhm/16017.html
陽光是白癜風發病的元凶嗎pf.wuhunews.cn/bdffbyy/16019.html
遺傳性白癜風為什麼總是久治難愈pf.wuhunews.cn/bdfnzym/16021.html
白癜風發病後的症狀表現都有什麼pf.wuhunews.cn/bdfzqzz/16028.html
白癜風發病速度是不是很快啊pf.wuhunews.cn/bdfdzqzz/16029.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