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兵团展览设计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8|回复: 1

[转帖]网络游戏该不该负社会全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7 15: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在网上看到,有五位两院院士在北京联合签名倡议社会应该“关注网络沉溺,保护上网成瘾的青少年”。 据《新京报》报道,此次活动的发起者张春良在近几年调查了全国各地260多家网吧,搜集了700多因沉溺网络游戏而产生的伤害事件。今年10月,他在出版的《在网路上狂奔》一书中就记录了13岁天津男孩张潇艺因沉溺网络游戏《魔兽世界》而跳搂的悲惨事件。说起因为网络游戏而死亡的事件现如今也不是各例了。单单就上面的提到的《魔兽世界》一款游戏,前不久就又有玩家因为劳累过度身亡,整个服务器为其默哀的事件。而某某学生在网吧猝死等这样的消息近年来也屡见报端。

同时,张春良获得了张潇艺父母的许可,将于下周对该游戏的开发商美国暴雪公司提起诉讼。与此同时,他已经得到20多个家庭,63位网瘾少年家长的授权。下一步,他将针对网络游戏产业进行一场集体诉讼。参与此次活动的院士直接将网络游戏比成“鸦片”,认为网络游戏中存在的PK、决斗等暴力事件将从精神上“毒化”青少年。



其实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网游的这些受害者们基本都是年轻的学生。由于青少年自制能力较差,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那么,把网游比作“精神鸦片”、“精神毒瘤”;一旦出事把责任归结于网络游戏开发商或运行商。是否有失偏颇呢?



我们从根本上来看待问题,是什么使得青少年们会沉溺于网游中?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在逃避现实。平日里家长、学校紧盯着学习,压力大,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使得一部分人转向网络去倾诉。还有一部分人在现实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为了能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慰籍,他们会在网游这个虚拟世界中疯狂着张扬自己的梦想。如果,家长平时里能多关注下孩子的心理健康,从一开始就能缓解孩子们的心理压力,这样的悲剧应该不会发生。网游作为一个这样的承载平台,戴着“精神鸦片”的高帽的确有些冤枉。



如果说网络游戏中存在的PK、决斗等暴力事件是“精神毒瘤”的话,那么电视、电影中的暴力镜头是否也可以列为毒瘤类呢?诚然,我们要承认这些对定性不强的青少年有导向作用。但网游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一个工具、一个载体,而真正能主导的是人。而最能从根本上影响青少年的是现实中的家庭、社会的环境。



网络游戏是一个新兴产业,所带来的问题也是新的社会现象,我们无法逃避,无法抹杀,只能面对。前不久出台的防沉迷系统也是对网游管理的一种尝试,我们姑且不谈其是否会成功,但国家和运营商们最大程度的在改善网游问题。



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仅仅依靠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商或者一部分人的倡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因网络游戏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更过的应该引起我们家长们深思。
发表于 2005-11-17 16: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有些国产的网游现在加了一个功能,可以有效地防止玩家过度劳累,那就是每当玩家累计玩到若干小时,比如说4个小时,接下来的所有动作都将不再得分,也就是无效了,必须休息半个小时,这个措施听上去不错!不知道实施效果如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设计兵团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