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九洲清晏中,可以看到国家馆居中升起、层檐出挑。 张春海 摄
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上,一个崭新的“九洲清晏”揭开面纱。2.7万平方米的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当然,作为上海迄今为止最大的屋顶花园,新九洲清晏本身就颇有看头。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馆副总设计师张利,发现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
江山多娇
为什么将屋顶花园命名为新九洲清晏?
张利解释说,一来河清海晏是老百姓们永久的心愿。河清海晏,就是河水澄清透明、大海风平浪静的景观,比喻了祥和、美好的生活场景;而九州既是中华大地最早的行政区划,也是中国的代称。作为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裙楼部分,将屋顶花园命名为新九洲清晏,无疑能更好地衬托出中国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美好寓意。二来是因为圆明园的九洲清晏景区布局颇有特色,用水系根据《尚书》中对九州方位的描写,分隔出九个小岛。所以,新九洲清晏也用水系分隔一个个小洲,只不过这一次分隔的方式不是按照方位,而是根据中国典型的气候和地貌。
与此同时,新九洲清晏的每一个小洲还有着别有深意的名字:作为中国馆主体的国家馆,位居“新九洲”之首,以“雍”命名,取“和谐”、“本”、“宗”之意。当记者站在新九洲清晏中,可以看到国家馆居中升起、层檐出挑,成为象征中国精神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映衬国家馆,成为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
其他八洲依据地势和气候分别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并加上“土”字旁造出新的汉字,作为正式命名。张利说,造字是为了说明新九洲清晏的独一无二,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看遍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而它们所展现的悠久文化和丰富景观,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景独好
当然,仅仅有与众不同的名称还是不够的。张利透露,虽然采用圆明园中九洲清晏的名称,但除了布局思路相似,新九洲清晏的具体造景手法与传统中国园林截然不同,有不少亮点。
植物是新九洲清晏的一大特色。在最初的设计中,曾考虑在每一个小洲上用特有植物来表现特征,比如荒漠的胡杨、柽柳等沙生植物,沼泽的水杉、芦苇等湿地植物,农田的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等。但考虑到上海的气候条件和展出需要,最终设计者选择了具有隐喻方式的布景手法,选择的植物都有着“言外之意”。
比如,种在代表农田这一小洲上的,不再是农作物,而是石榴,因为果实累累的石榴更能传递收获的喜悦;在代表荒漠的小洲上,游客看不见胡杨,但能看到紫薇桩,它们既有沙生植物枝干遒劲的力量之美,也能开出色彩亮丽的小花,点缀庭院;还有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竹木筏桥,是沼泽小洲的重点布景,增强自然与游客的互动性……“也许没有照搬原始地貌上的植物,但最终大家看到的将更有内涵。”张利这样总结新九洲清晏的植物特色。
建筑也同样有讲究。新九洲清晏上的亭台楼阁不同于以往的造型,而采用了钢筋结构,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建筑轮廓。业内人士看来,正是这寥寥几笔也有着中华传统建筑的神韵。“游客们可以看到,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些建筑都是自成一体的,建筑的风采不会被周边环境掩去。”
一览众山小
最后,记者忍不住问张利,能不能再透露一些新九洲清晏的特殊之处。爽快的他一下子给出三个答案:一看地面、二看小品、三看四周。
看地面,是因为新九洲清晏每个洲的地面都花费了施工人员大量的心血。比如说农田的地面会采用碎石子,荒漠的地面将是人工合成的红色岩石,山脊的地面将是别具特色的白色砂石,沟壑的地面更是三色土一点一点铺就的……所以,哪怕不通过分割的水系,游客只要注意到脚下的土地发生了变化,就能知道来到了新的一个小洲。
看小品,是因为新九洲清晏中将错落有致地安放一些特殊的雕塑或景观小品。在代表水泽的湖泊中,如果游人看到一尾尾锦鳞游成一艘船舶的造型,可不要惊讶。因为施工者在湖泊里安放了一个上海最大的亚克力鱼缸,水流的效果将让游客忽略鱼缸的四壁,只看到鱼儿成群结队。还有在山脊上,太湖石、千层石、英德石这三种最常见的假山石将共同组成雕塑,让游客从岩石不同的纹理中体会山的魅力……
看四周,是因为新九洲清晏高出地面14米,比周围一般的场馆都高。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巍巍中国馆的中国红在一片绿树葱茏中显得更加亮丽,也能看到周围其他场馆的整体风采。“用一览众山小来形容站在新九洲清晏上的感受,一点也不夸张。”张利提醒大家,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眺望四周最好的观景平台。
作者:任翀 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