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一展”,广交会承载了广大外贸人的梦想,也亲眼见证了半个世纪的中国外贸行业变迁。
一提起广交会,老广交们不胜唏嘘,脑海中不禁浮现这么多年来的金戈铁马,驰骋商海;新手们也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希望能在广交会上大展身手。
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从2004年开始参加广交会的,之后每届都到场。也算对广交会的残酷竞争深有体会,心有余悸。
广交会不管如何激烈,残酷,确实还是有效果。这点不能否认。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那么多人还要去参加,还有那么多倒卖摊位的有饭吃。有许多人都说广交会很烂,但我想问一下,烂在哪里呢?烂在竞争吗?我不认为!我个人认为没有竞争,只会说明这行没有前景。我们是从事织带,丝带,缎带,织带花饰生产的,这六年一般摊位都是工艺品礼品馆和服装辅料馆。同行们都摆在一起,价格竞争是免不了的。
我也有过价格疑异的情况,报出最低的价格,还是有客户拿出别的供应商给的更离谱的价格。那时的我们,就只能用一个单词来解释这种感觉:”IMPOSSIBLE“。要嘛,供应商骗客户,要么客户耍我。但真的是这样的吗?不是。同一种东西,在每个工厂的报价都会有区别的,更何况,由于现在网络的发达,客户询价,大多是通过EMAIL图片等,就算每个工厂的销售人员,所看到的图片都一样,但不同一个人看一张图片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更何况每个工厂生产(或报价)及对产品报价的反应都会不一样。因此,客户往往拿到许多工厂的报价,而客户一般只先从最低的价格到自己可接受的价格这段来选取工厂。当然无奸不商,大多客户都是拿着别人的报价(最低的那个)来跟现在的供应商谈,一来,告诉你,我还记得你,尊重你。二来,也告诉你,你不给我供应货的话,他还有别的工厂,并且更好。
所以,最后往往越是自己的老客户越是没有利润(利润很少)。
再说广交会的地位吧。你们认为现在有什么展会可以替代广交会吗?从广交会的地理先讲,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广交会在中国, 中国是干么地?世界工厂,现在多少东西是MADE IN CHINA?再具体来讲,地处华南第一城的广州,人口千万,有港口,靠近深圳,香港。面向太平洋。这些优势,谁能比?老外会的汉语基本上和广州的白话成正比了。有人说那华交会在上海,难到没有优势吗?是的,华交会也有地理优势,但是说这些话的同志们先看看自己广交会的胸卡,上面印的是数字,代表着广交会举办的次数?四十好几年了?影响有多大,大家可以想像。这些华交会能比吗?另外,参加华交会的人也会发现,参加华交会有的客户,有多少人还再参加广交会的。也许有人讲德国法兰克福展应该能比得上了吧。不!我还是要否认这种说法。德国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展览会的发源地。当然不可小看。我们也曾经试过拿法兰克福展的摊位,最先出现的情况是欧州客户听到这些消息后,立马给你脸色看。不爽。他们已经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了,中国人都是来捣乱的。有人说这好啊,说明欧州的客户你接触直接买家啊,也说明你自己够牛了。其实,我也一直是这种想法。但后来我发现,根本不是,他们根本不怕你去摆你们的产品。他们是讨厌无序竞争,话说回来,我们自己问自己,如果参加法兰克福展,会是什么样的姿态。我估计我们的做法和广交会差不多吧?至少我自己这样认为,你第一次去法兰克福,人家凭什么听到MADE IN CHINA而来买你的货,至少你没跟客户混得脸熟啊,你只能是用价格来拿订单的。因此,现在大部分中国的工厂去法兰克福展,只能拿到亚洲馆的摊位,但2003年法兰克福春节展发生的事,还不够深刻吗?在亚洲馆的同仁们,天天打游戏机,连老外的人影都难找到,而主馆,门庭若市。最后,参展完了,还要无赖般地向展会发起抗议,要求退还摊位费。
最后我向大家支个招吧:
在广交会上,就是有客户来问产品的时候,先别急着报价!先向客户讲产品的材质啊,品质啊。然后问客户包装方式,再然后,嘿嘿。。。问客户的目标价,一般在客户的目标价基础上加个3%到5%如果可以接受的话。那么就这样报出去,客户一些都可以接受的!
当然不是百试百灵的。而且这种做法的前提是自己对自己的产品很熟悉,并且对同行的报价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才行的!个人愚见,说错了,不要怪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