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兵团展览设计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19|回复: 61

[国内访谈] =北京嘉和慧公司访谈=高品质服务是最大的竞争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9 15: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品质服务是最大的竞争力
图片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5: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很高兴能到嘉和慧来做深度的了解和采访。
嘉和慧的案例在网上发布之后有非常好的反响,网友提的问题主要还是在技术方面,首先大家对于设计部非常感兴趣,对这几个方案很感兴趣,想了解一下咱们的设计部。

J&H-G:我们设计部目前每个人都能独挡一面,在技术方面比较全面。公司现在主要是做服装品牌、汽车品牌等高端客户,每个人都能顶起自己的这一块。



苏:第一个方案服装企业的废弃工厂风格的方案,大家想问,是团队完成的还是从头到尾一个人完成的?

J&H-L:是个人完成的。

DSCN4210.jpg


苏:还有的问,新加入的设计师和业务在咱们公司有怎样的培训?


J&H-W:设计师入职以后首先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培训,然后设计部会针对他做图的灯光、布局等用我们公司的一些方法优化一下。
业务员方面的培训稍微要多一些,第一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培训,新手业务我们还要进行展览行业的基础知识培训、材料的培训、业务技巧的培训、报价的培训、优秀案例赏析的培训。
如果是老业务的话,就是企业文化的培训,公司的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只要是来我们公司的员工,都会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培训,让他们更快的能融入到嘉和慧里。

苏:公司具体有哪些活动和文化生活?

DSC_0008.JPG

J&H-G:今年我们举行了“绿色草原放飞心情”的出游,到了坝上草原,大家一起策马奔腾,围在篝火旁边开晚会,一起吃着香喷喷的烤全羊,一起在大草原放声歌唱……玩得非常开心,感觉到很新鲜很快乐。
出去找找大自然的感觉,尤其是设计师们是一种精神放松,体会体会大自然的感觉。
我们平时的小活动也比较丰富,通过一些体育活动塑造团队的人员凝聚力,同时发放奖品,有时候也会一起去北京郊区吃农家饭、K歌等。
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每个员工过生日时公司都会为他举办生日party,因为我们也是他的家人,要带给他们最真挚的爱。

DSC_0433.JPG

J&H-W:我们还去平谷桃花节采摘。
每年年底的时候都有一次大聚会,所有嘉和慧的员工都在场,总结下当年的工作,畅想一下我们的未来。每年这时我们都会感觉我们心被拉的越来越近了。

J&H-G:经常在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放松一下,大家坐在一起举办一个小茶话会,沟通彼此各个部门、每个人最近的工作和心情。

苏:接下来是设计师比较关心的,一个设计方案的完成是怎么推进的?嘉和慧的设计总监给个专业上的指导和建议,从接到一个任务开始,怎么出来一个很完善、很好、很有内涵的方案。

J&H-总监:首先作为设计师,如果从事这个行业时间比较久一点,都知道大致的流程都是:业务接到方案,然后传达给设计师,然后彼此之间进行沟通。业务把对客户的理解,把握一个方向,然后跟设计师碰,双方理解的方向是不是能达成一致,是不是客户所要的?
然后还有最关键的是设计师自己的悟性,因为做设计,尤其是展览设计,做的时间久了往往都是在一些条条框框里面,做出的东西往往也是循规蹈矩。但是一个好些的设计师,有点悟性的话,会打破常规的,我觉得作为一个好一点的设计,肯定是追求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理念。永远都是去除比较陈旧观念,推出一些新的方案。

苏:比如具体的,网上发布的这几个案例,像这种铁锈的感觉,是客户提出的还是通过沟通
的过程建立的?




J&H-总监:这首先是客户的,他比较崇尚复古的、朋克的那种感觉,当然要往那个风格方面靠,找一些摇滚的元素,例如破油漆桶、铁锈之类的。

苏:浩沙那种结构的、前卫的建筑感,这个是自己事先有的概念,还是客户那边已经明确了这个方向。

J&H-总监:当时客户只是提了一个想法,是我们针对客户,自己做的理解。因为是个运动品牌,动感、时尚是最主要的。



苏:网上的提问主要集中在技术方面,非常感谢各位为我们一一解答。接下来是兵团根据公司经营当中的经历和问题所提出的一些疑问。
首先咱们回顾一下嘉和慧的起点,怎么进入展览行业的?


&H-L:03年我和高总在一个房地产公司做同事,之前我们有一个同事,他经常去做大型的像摩托罗拉那样大牌的新品发布会,我看过之后对这个行业比较感兴趣。
做任何一个行业,首先要有激情,感兴趣才能做好,于是04年就成立了嘉和慧公司。那时完全是由于好奇、感兴趣才来涉足于这个行业,实际我们的经验几乎为零。之前在房地产公司,我和高总做施工做销售,我们积累了很多的销售的经验、施工的经验。转到这个行业来虽然有点差距,但差的只是展览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一些材料的应用,只要努力就能补上去,所以就带着满腔的热情进入了这个行业。

苏:在这么多年成长的过程当中,您感觉嘉和慧自身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J&H-L:我们的优势,首先是我们领导层超强的信念和不断的努力,就是一股韧劲吧。其次我们的团队也是一个协作能力很强的团队,虽然那时我们的经验不是很丰富,但是我们的设计师,我们的销售人员,整个拧成一股绳,有单子、有问题了大家一起沟通,讨论怎样攻克难关、把客户拿下,一步一步的才走到现在这样。

DSCN4220.jpg


苏:咱们主要的业务发展方向是什么?全行业这么大,专攻的方向是什么?

J&H-L:目前来说是有三大块的业务方向,最早一项是我们起步的展览业务,主要做主场的搭建,再就是大型特装的设计和搭建;
其次,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演变出来的,做一些专卖店,像化妆品的、珠宝的、服装行业为主的一些专卖店。
再次,是做一些巡展方面的,目前巡展可以说是我们的主力,本田、大众等都是我们的长期客户,这个基础是源于对我们做事情的态度和质量的认可,所以才会选择我们作为长期的供应商。
我们做了一些开发性的工作,一些新业务的尝试,今年我们做了博物馆、规划馆这个方向。今年成功地完成了首届中国核桃节这个项目,我们当时的目标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前期的策划、方案的设计、吉祥物、VI的设计从头做到尾,最终完成的很漂亮,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今年我们还尝试做一些外单,国外客户来华展出和中国的客户出国展出,包括展团性质的。明年开始,我们重点会放在博物馆、规划馆、外单方面、大型的巡展方面,还有就是和很多组委会保持密切的关系,做一些大型的案例,单个展台可能就会放在次要的位置。

J&H-G:展览行业在目前中国来说发展的并不是特别理想,有很多原因吧,不健全,我们在这个路上一开始没有经验,但是做到现在也总结出来一些感受。
如果要是靠展台去吃饭,靠它养活一个公司 ,靠它持续发展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继续发展更具有价值的东西。
继续做展览特装,它只算是我们的一个辅助吧。

苏:现在公司部门的构成是怎样的?


J&H-L:我们公司的主要构成有:销售部、设计部、项目部、工程部、财务部、行政部。
将来会增设一些部门,比如海外市场销售部,策划部,策划与文案,平面设计等。
目前展览公司大部分处于一个产业链的中低端,主要以3D设计和施工为主,真的要想接触到高端客户,我觉得要策划先行,包括一些平面方面的配合,文案方面的配合。只有我们内部做强做大才能接触到更多高端客户。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5: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这些年的发展当中有哪些转折点是令你们刻骨铭心的?

J&H-L:有几个点吧,第一就是我们刚入行时,感受最深的是设计人员的选择,因为开始没有经验,选择的都是资历不深的设计师。当时印象很深,设计工资是2千元一个人,我们基本上2千5的都没选。经历了几个月之后,就感觉他的工作效率很低,客户的很多想法表现出来差的太远。我们及时调整方向,找一些资历比较深的,在好多行业做的比较有实力的设计师,当时公司设计最高的工资达到了8千元,从2千到8千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对于我们领导层也是一次思想的飞跃。
好的设计来了之后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之前2千块钱的设计师36平米的图要2到3天完成,高水平的设计师200多平的台子两天完成,比较有创意的方案就要三天一个,36、54的基本上一天就能做一个。整体算下来,还是感觉这样的设计师比较好一点。所以从那以后,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高水平的设计师。因为我们靠实力去签单,这样效果还是比较理想一些。
还有,我们公司还是很幸运,成立公司第一个单子就顺利的拿下;第一次做专卖店,我们也是直接就拿下,第一次大型活动,我们也是拿下。
很多的同行第一次都是花钱买经验吧,而我们好多第一次都是成功的,这和我们以往的经验的积累和做事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有了以往那些经验的积累,才能第一次接触就成功。

再有,公司的几次搬迁,最早我们在南三环的怡然家园里面,就地理位置、交通而言,都不是最理想的,可能是低端的,06年我们搬到了东三环一个居民楼里面,后来的两年我们又来了一次质的飞跃,搬到了CBD核心的这个地方,这几次搬家印象特别深。

苏:这也是一个公司成长的进程。


DSCN4223.jpg

J&H-L:对,我们下一步的规划可能找一个类似798比较有文化氛围的办公场所,或者说再上档次一点的、面积更大的创意园区、写字楼……我们更青睐的是一些创意园区。798、718….我们一直都在关注,但是交通位置等各个方面都要比较理想。

J&H-G:其实再上这个台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各个部门再加一些人,那么人员的管理,未来这些人的人生规划,还有个人待遇的保持、晋升等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跟我们一起成长、走了几年的人,大家再继续一起往前走,他们的人生规划,他们的个人待遇,我们在能力范围之内也想给他们做到最好,让他们加倍得到个人价值的体现,让他们不愿意离开这,而且永远想跟我们一块儿发展。
将来的员工,我们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大家能够心连在一起的,彼此对做人的标准、原则都非常了解,而且也比较认同,这样在一起发展彼此心里会都比较愉悦。
今年下半年我和行政总监一直做准备,现在是前期整理框架,有一个大概的模型。

苏:其实高总刚才说的也是下一个问题,关于人才方面的。嘉和慧有什么样的优势去吸引到人才,其实也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J&H-G:人才吗,其实每个公司其实都是渴求的,每个公司他只有具有一定的人才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发展壮大。

DSCN4221.jpg

苏:对,社会环境普遍的比较浮躁,展览行业又缺乏沟通平台让公司把很澄净的状态展示出来。设计师这边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也是慢慢在的寻找一些比较澄净的、有内涵的环境。
希望今天这样的访谈能够展示出嘉和慧澄净的一面、稳重的一面,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才。
确实对于很多公司包括嘉和慧,目前很大的一个迫切的需求也是在人才方面是吧。未来规划设计部扩大到怎样的规模?


J&H-G:对于某一个部门的扩大我认为是小事,最重要的我想把每一个部门的主力稳固,下面一定要配助手。普通的成员,让他们形成小组,既是互相制约又是互相发展的小组式的。销售部,我的愿景是同时几个小组作战,而这若干个小组是互相竞争又是共同发展的,就像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将来设计部,也可以是这种的,有主做展会的,也有做巡展的,还有做商场的,有做博物馆的。
在所有的这些几个部门之上希望有一个创意小组,只要是一定规模的活动、展会,我们都拿到这个策划创意小组里去做。

苏: 对于目前国内的展览行业现状的看法是怎样的?在经营当中感受目前市场上展览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J&H-L:目前给我的感觉就是展览行业越来越难做,很多同行也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什么难做呢,一个就是竞标,我之前遇到60家公司竞标一个客户,我们要层层淘汰,40家20家,我们一直PK,PK到最后我们胜利了。但这次的胜利也可以用惨烈这个词来形容。很多公司在发展之初都会遇到这样的,关键点就看谁能杀出重围,以最快的路子,最快的时间找到自己企业的定位。很多公司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还是在依旧照着这个业务方式去打电话,去恶意竞争,他就算做下来了可能也是没有利润点,质量不好,最后造成客户不满,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他可能一下子上来了,可能一年之后他就消失了。我觉得这种方式不利于公司的成长。
每个公司要有自己的一个原则,质量的原则,做事情的原则,利润的原则。
但我觉得在这个路上只要是踏踏实实的去做,找一些有质量的客户,做一些好的设计方案,会朝向好的方向去发展。虽然这个难做,但我觉得贵在坚持。

DSCN4256副本.jpg

苏:咱们中国的展览行业统一的强制化的专业标准,你觉得能否推行实施?

J&H-L:我觉得这个是肯定能的,展览行业并不是很规范,在这种不规范的情况下我们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比较低端的客户一般是不接的,我们要做一些中高端的台子,有质量的客户。在公司成立之初,我们有很多客户就因为价格问题舍单了。你只有做有质量的客户、有质量的台子才能形成样板的作用,这样我可以带着其他客户来看,跟他说这是我们做的台子,我可以有信心的去说。如果低价格接了,做出来什么也不是,我也不好意思跟旁边的客户说这是我做的,这就是样板的力量。
我不敢说我们是行业规范的制定者,但我们一直是行业规范的引领者和忠诚的守卫者。在这方面我们一直给员工灌输紧迫感,让他们有如履薄冰的感觉。任何客户你只要接了,就踏踏实实的去服务,以最好的服务意识去服务他。
我们做过很多香港的外单,香港和日本客户对品质和服务意识要求特别高。一个日本的客户,他挂一个画面需要带白手套、用水平尺去量,这种质量标准我觉得也成就了我们,可能很多公司觉得没有必要。日本客户为什么这样来做,我觉得有他的道理。
这两年通过做一些优质的客户,我发现他们的很多高层,就没有“我是领导,什么事情都往后面退”。在我们做的一次巡展时一个雪糕桶倒了,一个日本客户的高层领导他自己跑过去把这个桶扶起来,这个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们甚至还没有跑过去,工作人员还没有跑过去,这些客户高层就直接跑过去了,那次给我的触动很深,我觉得我们服务意识还没有做到一流。正是这些客户的要求不断的鞭策着我们。
服务一些好的客户时,他们差的不是钱,就是你的服务意识和你的质量,这两个相比可以说服务意识要更重要一些。
我们做一些巡展和新品发布会,像摩托罗拉,很多时候只是给你一个LOGO,根据这个你自己去调色自己去修,所以如果你不用心的话,做出来的台子客户肯定不满意,万一LOGO修的很糙放上去,一个新品发布会所有媒体都到了,你这东西不好,就意味着砸了,下次就做不成了。
香港客户、日本客户这种意识比较高,我们也一直按照他们的标准去服务。我们的标准只有远远高于他们的标准,才能和这些大客户成为战略的合作,才不会做一两年就被人家换掉,又去找新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这种的服务意识让我们一旦遇到这种大客户就能抓住他而且一直合作下去。

苏:在高端客户这块肯定是以质量为主。


DSCN4208.jpg

J&H-L:是的,比如现在展馆里面做LOGO,字和字之间都是一块白的泡沫连起来的,根本就不去断开,粘时甚至都不用字稿,这是目前好多公司投机取巧的做法。我们还在延续最正规的也是最经典的办法,刻字稿,一个个去比划,一个个粘上去。只有这样你做好的东西才是客户满意的东西。
有时候我们应聘也会考一些项目的问题,比如LOGO是怎么施工的。走过全国这么多城市,你会见到包括奔驰宝马的一些4S店展厅,他们的玻璃上贴LOGO,背后都看得见胶痕。好多项目他没有经历过严格的要求,他根本就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我们的美工刚做的时候,这个行业还没有喷绘写真,全部都是即时贴裱上去的。所以这个行业我们的经验也可以说是最早的,也是最好的。一步步做到现在,客户可以用特别满意来形容。

苏:其实一个公司的发展和成长,就是靠一个一个这种故事构成的。

J&H-L:确实是,你只有这样做才能赢得客户的满意,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

苏:对于未来的嘉和慧和中国的展览业有什么样的展望和期待。

J&H-L:先说说嘉和慧吧,我觉得我们未来的方向是比较光明的,比较明确的。我们从零起步一步步走到现在,是不容易的。未来做到行业的翘楚我们不敢说,但肯定会成为一流的公司。
目前行业的现状是什么呢,很多公司都做不大,就算做大了之后,人员就好像分家了似的,就像树大分叉。这样直接导致公司的客户分流,一小块一小块的。我们希望首先是自己公司的壮大。
我初步的想法,是把在公司长期发展、而且大家又志同道合、而且未来还要打算在一起做的这些同志们汇集到一起。
公司的钱是大家赚的,是大家的努力才做到的。每一个对公司有巨大贡献的人都应该获得殊荣,都应该拿到自己应得的那一份。当你有一定资历的时候,钱就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最重要的是大家能够聚集到一起真诚相待,在一起共同奋斗,把自己的人生走的更精彩,把咱们的事业做得更大。
有志之士想加入进来,你要尽最大的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容入到集体当中,可以入股,也可以将来分股,可以是股东之一,我希望大家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得到真正的回报。

J&H-L:再说说会展行业,目前我觉得会展行业还不是很理想,虽然这些年发展的比较快,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质的差别。
目前国内一些优秀的组织者,包括像“雅森”展会的组织者,从零、一个小企业,慢慢发展成为知名企业,还是学得很快的,在不断的向世界上大型会展、德国会展看齐。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展览行业志同道合的这些人们共同努力,行业还是比较光明的。可以说也会像中国的经济,在不久的将来挤进世界的前例吧。

DSCN4215.jpg

苏:大家对于设计兵团的一些寄语,对它的发展有些什么建议?

J&H-W:我现在进设计兵团会看一些对企业的招聘有帮助的,还有一些专业的知识会。对于企业,我们希望设计兵团在招聘这一块能够更加的规范化,还有就是一些专业的素材图片能够真正的给企业带来一些实惠。比如我们设计师要去找些图,我们直接告诉他去设计兵团找就OK了。

J&H-L:我现在有些想法,前几年也关注过一些论坛,感觉在一些高端的活动上、一些联谊上,可能也有必要去发展,真正做一些有质量的活动,这样会扩大兵团的影响力,比如说做找一些国家事业单位(设计行业协会)这样的组织,来增强兵团的份量。
我将来更有一个感觉就是,希望设计兵团能做成类似于媒体的方向,像中国会展那样,真正有影响力的。

DSCN4249.jpg

苏:非常感谢对设计兵团所提出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希望接下去的时间能够关注到设计兵团具体的努力和转变。
非常感谢嘉和慧各位接受我们的采访。


DSCN4252.jpg

DSCN4243.jpg

DSCN4248.jpg







再次期望更多的精英能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和我们一起手牵手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联系人:王经理
电话:010-67727252
QQ:263214602
官网:www.jiahehui.cn





(感谢红旗下的蛋、Moxang、三字经为此次访谈所做的记录整理工作)
发表于 2011-12-19 17: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发表于 2011-12-21 10: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D
发表于 2011-12-21 10: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1-12-21 10: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发表于 2011-12-21 10: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设计兵团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